戲劇教育家Nellie McCaslin

林宗緯.陸澤聿.陳秀玲

一、書目架構介紹

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

章節

章節名稱

涵蓋內容

Creative Drama: An Art, a Socializing Activity, and a Way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Definitions
New Techniques in Drama and Theatre Education /Values in Creative Playing

Imagination Is the Beginning

Imagination /Creativity

Beginning Exercises for Imagination
Concentration/Organization /Self-Expression
Communication /Discipline
Problems in Creative Playing
Evaluating Children’s Responses

Play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Play  

Some Theories of Play
Ritual /The Benefits of Play 

Movement and Rhythms 

Clildren and Movement
From Rhythms to Dramatic Play

Telling Stories in Movements

The Bat’s Choice/The Turnip/The Pasta Pot
The Story of Ma-ui /The Little Snow Girl
The Full Moon Festival
from Tyl Eulenspiegel
’s Merry Pranks

Pantomine: The Next Step

Class Size /Length of Class Period
P1aying Space /imagination /Concentration
Sense Images /Performing an Action
Mood and Feelings /Characterization
Pantomine Suggested by Other Means
Starting Places /The Paddygog /The Doughnuts

Improvisation: Characters Move and Speak

Simple Improvisations Based on Situations Improvisations Suggested by Objects
Improvisations from Costumes
improvisations from Characters
improvisations from Clues
Biography /Improvisations for Two
improvisations for Three /Other Suggestions
“You End It!” Improvisations
Improvisations with Problems for Discussion Improvisations for Older Players
improvisations Based on Stories
Role Playing

Puppetry and Maskmaking

Puppets /Making Puppets/Stories for Puppet Plays

Little Indian Two Feet’s Horse

The Fisherman and His wife

Puppets as Teaching Aids/The Story of Noah’s ark

The Talking Cat/Puppets as Therapeutic Tools

Masks /Activities for Masks

Dramatic Structure: The Play Takes Shape

Plot /Theme or Thought/Dialogue
Melody(or Mood Created by Sound Effects, Music, and Vocal Sounds)
Spectacle /Conflict /Climax /Acts /Scenes /Subplots
Flashback Scenes /Denouement /Unity /Dramatic Irony
Structure /Comedy /Tragedy /Prologue and Epilogue
Narrator /Theatre for Children /Apples in the Wilderness

Building Plays from Stories

Caps for Sale /The Fir Tree Who Wanted Leaves
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The Two Foolish Cats

Darby and Joan/The peasant Who Dined with a Lord
Little Burnt-Face /Jack and His Animals
Jack and the Hainted House /Jack and the King’s Girl
Prometheus /Blue Bonnets
The Old Man and the Goom bay Cat
The Wise Old Woman /Jacques the Woodcutter

Creating Plays from Other Sources

Dramatizing Legendary Material /Class Projects
Butterflies/Threads/Other Suggestions

十一

The Possibilities in Poetry

Choral Speaking /Puppets and Poetry
Poetry and Dance

十二

Speech and Speech-Related Activities

Storytelling /The Night the Elephants Marched on New York
Movement /Monologues /Readers Theatre
The Musicians of Bremen /With the Sunrise in His Pocket /Story Theatre/Rimouski /Chamber Theatre

十三

Drama as a Teaching Tool

Integrated Projects /Drama as an Art in Its Own Right

Drama as a Learning Medium

十四

Theatre-in-Education

Background of Theatre-in-Education Common Strategies

十五

Creative Drama for the Special Child

Mainstream ing /The Gifted Child
The Mentally Retarded Child
The Emotionally Disturbed Child
The Physically Handicapped Child
The Culturally and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Child

十六

Playgoing for Appreciation and Learning

Wlues of Attending the Theatre
Preparing Children for the Occasion /The Performance
Extending the Experience

十七

Sharing Work with an Audience

Choosing the Script /The Director /Floor Plans
The Stage Manager /Casting the Play /Stage Movement
Business /Music /Lighting/Scenery/Properties/Costumes
Rehearsals /The Dress Rehearsal /The Performance
The Auditorium

十八

Creative Drama In Alternative Spaces

Drama In Libraries /Drama in Museums /Drama in Parks
Drama in Churches /Other Locations

Environmental Theatre

十九

Clowning and Circus Arts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Circus Arts
The Circus Arts in Education

二十

New Directions

Newer Programs /The Arts-Centered Schools
Creative Drama in the Camp /Workshops and Training
The Arts and the States /Community Arts Agencies
Artists-in-Education Program /Arts Centers
Young Audiences /Federal Funding for the Arts
Research /Wheelock Family Theatre
Las Posadas /Aesthetic Education

The Teacher or Leader

 

二、戲劇教育理念

從Nellie McCaslin其所著的《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裡的第一章「創造性戲劇-它是藝術, 促進社會化的活動, 也是學習的管道」來談論她的戲劇教育理念,包含Nellie McCaslin認為的戲劇教育目標應該著重於哪些層面,及創造性戲劇的價值所在,並將其對回歸主流的特殊兒童,尤其是教師從事創造性戲劇對身心障礙的學童的重要性做闡述。其餘與課程較為相關的理念部分則於本文的第四部份談論。

(一)教育目標

□關於兒童的學習目標

1.發展閱讀、寫作、 算術、 科學、社會研究, 以及藝術所著重的其他技能。

2.發展並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促進思考的能力。

4.淨化價值觀,依循信仰及希望。

5.發展審美觀,應用文字、 色彩、音效及動作等媒介。

6.創新而活,進而堷養自我創造力。

□當代教育及創造性戲劇共同理念

1.培養創造力及審美觀。

2.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3.有利社會成長, 與他人共事的能力。

4.提昇溝通技巧。

5.培養道德觀及精神價值。

6.認識自我。

(二)創造性戲劇的價值

1.提供培養想像力的機會 (An Opportunity to Develop the Imagination)

2.給予獨立思考的機會(An Opportunity for Independent Thinking)

3.提供團隊發展獨創概念的自由 (Freedom for the Group to Develop Its Own  Ideas)

4.給予團隊合作的機會(An Opportunity for Cooperation)

5.提供建構社會認知的機會(An Opportunity to Build Social Awareness)

6.情緒的健全釋放(A Healthy Release of Emotion)

7.更好的演說習性(Better Habits of Speech)

8.體驗優良文學創作(An Experience with Good Literature)

9.戲劇藝術的入門(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atre Arts)

10.休閒樂趣(Recreation)

11.提供特殊兒童參與表演藝術的機會(Creative Drama for the Special Child)

12.授予兒童開創未來的技能(Values for the Teacher)

(三)藝術促進人文精神的發展, 讓社會更開明

1.藝術是價值觀的體現,及時引領我們去探究觀念。

2.藝術傳達個人情感,讓我們更容易察覺他人感受。

3.藝術促進我們健全成長。

4.藝術給予我們終生樂趣。

(四)特殊兒童的創造性戲劇

1.探討特殊兒童的創造性戲劇的原因:

(1)教師能提高感受力了解團體中特殊兒童的實際需要。

(2)鼓勵特殊兒童勇於嘗試創造性戲劇及偶戲。

(3)針對創造性戲劇的某些題材給予入門介紹。

2.戲劇是建立人際關係的最佳管道:

特殊兒童的內心均有被孤立及不快樂的感受,戲劇是融合族群、與他人共事,並與他人建立互動的人際關係的最佳管道。

3.教師須扮演傾聽者的角色:

特殊兒童在某些事物上可以表現的不錯,他們從創造性戲劇中可以得到樂趣及成就感。一位成功的老師應自始至終都應做好傾聽的工作,了解特殊兒童的表現是在說明自己什麼,以及潛藏在行為下的意義及原因。

4.專注於特殊兒童所具有的能力:

縱使特殊兒童有肢體上的殘缺,但是卻無損其藝術上的表現,例如一位斷腿的男孩雖然不能行走,但他仍舊能以其鼓聲帶領樂隊前行。Emily Gillies:「我們要專注的是這些特殊兒童能力所及而非其所不能及的地方,給予他們足夠的成就感,使其能認知自己與他人無異。」

5.與心理治療師聯手合作:

Nellie McCaslin不是要期許教師要成為一位心理治療師,而是希望教師藉由創造性戲劇協助特殊兒童成長,強化技能與建立正向的自我認知。更甚者,教師可以和心理治療師進行合作,提供特殊兒童更有利的協助。

三、戲劇教學組織

(一)年級活動設計的比較

 

低年級

中高年級

想像力

1.想像力訓練從肢體活動開始

2.肢體訓練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加上感覺的元素

1.重視專注力的訓練

2.重視組織能力的訓練

 

肢體覺知與

空間概念

1.對動作詞彙的認識與自我的肢體開發

2.定點動作

3.動點動作

4.觀察與模仿

5.活動以歌謠韻律為主,主題多為動植物

1.覺察動作與畫面空間的關係

  ex.高低、方向、快慢、鬆緊

2.開始與他人間的動作與空間練習

3.以動作模擬非生物的物品或自然界的元素

4.邊說邊做

啞劇

1.聲音故事

2.想像力的練習

3.啞劇中的情緒表達

4.音樂與啞劇

5.角色的塑造

1.聲音故事

2.五感官的練習

3.啞劇中的情緒表達

4.音樂與啞劇

5.角色的塑造

角色和語言的即興創作

1.從物件事件發展即興

2.從角色扮演中發展即興

3.改編故事,即興發展不同結局

1.從物件事件發展即興

2.從服裝發展即興

3.以真實人物發展即興

4.從未完成的句子發展即興

認識戲劇結構與元素

1.認識戲劇的元素

2.認識戲劇的類型

3.認識劇場、電影、電視的差別

4.學習操作機器,完成作品

創造性戲劇

1.故事長度較短

2.故事背景以美國本地的不同文化或歐洲國家文化為主

3.故事中的角色以單角或雙角為主(雙角多是主角vs.群眾角色)

1.故事長度較長

2.故事背景橫跨不同大洲

3.故事中的角色以雙角或多角為主

 

根據上述的表格中,我們可以從橫向來看低年級到中高年級,相同單元中不同的變化,亦可從縱向觀察出單元編排順序的脈絡。

(二)橫向設計:

1.單元內容從童話故事到真實世界

2.故事角色從動物到人

3.個體單獨練習到小團體的合作

4.教師從提供較多線索與高結構性的框架到更開放的低結構性線索與框架

(三)縱向安排:

Nellie McCaslin認為想像力在創造性戲劇裡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它是激發創造力的推手,同時也能訓練專注力與組織能力,因此Nellie將想像力視為創造性戲劇的起點。在學生進入戲劇教育的領域,開始的第一步是認識自己的身體,對自我肢體的覺知,練習以肢體模擬或表達事物。而從肢體動作邁入語言之前,Nellie McCaslin安排了啞劇的單元,啞劇是指用手勢和身體動作來表達ㄧ些意念、感情、角色或故事,這類活動常經由領導者以口述的方式,引導參與者用肢體默劇動作表達出來。因此啞劇活動安排在此階段,不但可以結合統整之前的想像力與肢體的練習,同時教師在口述引導學生的過程中,也給予了學生語言元素的示範;而在書中也可發現從啞劇開始有更明確的角色創造,而這兩點都可爲下一階段「角色和語言的即興創作」作準備。

此外,中高年級的部份,在開始「創造性戲劇」之前,Nellie認為,若教師希望創造性戲劇除了發生在教學現場之外,還能讓學生感受演出的體驗,那麼必須讓學生有更多的準備,因此應教導學生有關戲劇元素與結構的知識。

(四)活動設計特色:

1.螺旋式課程設計,加深加廣的學習

無論是想像力、肢體開發或是其他的教學課程都能適用於各年段。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玩肢體遊戲,而中高年級也可以實施肢體活動的課程,只是中高年級的課程會比低年級來得更有挑戰性。

2.設計活動符合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

Nellie McCaslin雖然在「學生評量」的章節有提到,在評量學生的時候必須先了解學生在各方面的發展才能做出適當的評量。但是透過閱讀她的教案,發現不僅僅是評量的部分,在設計活動的同時,她也注意到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歷程;例如在「肢體覺知」的課程,活動會從大肢體運動開始,隨著年級在進入小肢體的練習;「即興」的單元亦可明顯的觀察出,低年級的單元設計教師所提供的即興素材如童話故事、傳統角色等,都是學生較熟悉,線索也較多的,而中高年級的即興素材則更為開放,線索較少,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而在「創造性戲劇」的章節,她提供的故事範本,其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議題,在年級的部分的道德議題是有較明顯的是非對錯(如放羊的孩子中的議題--說謊),中高年級的道德議題則會出現道德兩難的情形,無明顯對錯(如印地安女孩中的議題—犧牲與大愛),此部分則符合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

3.活動選用的故事提供多元文化的學習機會(小藍p.51…48…..47

Nellie McCaslin曾指出:「在面臨今日的種族、社會、宗教等紛亂的多元世界,如何協助兒童與他人和平共處是當前最急切的需要」,而其他學者也認為戲劇恰是能夠提供這方面的需要。從兩 本教師手冊中的「創作性戲劇」章節,可發現她提供了相當多不同文化、種族的故事或傳說作為教學媒材,例如印地安、義大利、希臘、中國、韓國、日本、巴哈馬等國的故事傳說,Nellie藉由戲劇提供一個認識不同文化的平台,培養學生更普世的價值判斷能力與同理心。

4.活動選用的故事融入情意與道德教育等潛在教學目標

雖然Nellie McCaslin的主要教育目標是在於戲劇的知識及概念形成過程,而非將戲劇視為教導其他知識的工具。但閱讀其教案不難發現在她提供的故事中亦有融入潛在性的教育目標,例如寓言、道德兩難的故事,只是在教學指引中並未明確要求教師是否在活動過程強調出潛在教育目標,因此這部分我覺得可由教師自行決定。

5.教學活動與學生社區生活緊密連結

在書中Nellie McCaslin多次提及教案的設計可運用當地社區的故事或傳說,而在即興角色對話亦可選擇真實人物(例如學校員工、社區中的知名人物等)。這些活動可促使學生對社區的歷史有更深刻的瞭解,進一步對週遭的人文生活衍生更多的關懷。此點和John Sommers在這次的工作坊介紹他在社區執行的計畫十分雷同。

四、戲劇教學應用於課程或其他

此一部份將從Nellie McCaslin的《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一書中的第十三章及第二十章節錄有關教師進行課程活動及從事戲劇帶領應留意的事項,及身為一位戲劇教學的教師或領導員應該具備的特質來說明。另外在其所著的《Creative Drama In The Intermediate Grades:A Handbook for Teachers》、《Creative Drama In The Primary Grades:A Handbook for Teachers》書中分別有一章節提及課程評量,雖然書中的資料是以美國學生為樣本,未必符合臺灣學生的特質和戲劇課程內容,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參考這些資訊,作為不同年齡在戲劇教學設計和課程標準的參考。

(一)關於課程

1.課程計畫開始於一個問題

課程(整合)計畫也可能起始於某些更具體的主題,例如曆法、時間、採礦,或是和平。只要孩子們具有足夠的興趣,像這些也可導入整合計畫的運用。之後,老師可以引介相關書籍、報章,以及視效教具,從而使這項計畫只設定在同一門課程或相關領域教學的統整,而不是把它再與其他議題整合。

2.處理相同的主題,較大的學童可能會有不同表現:

班級學生的興趣會演生出表演計畫是相當戲劇性的,這種可能性是不分學程,從學齡前的兒童直到高中生都有可能。處理相同的主題,較大的學童可能會有不同表現。以國小中年級生為例,劇情可能偏向科學、創意寫作、朗誦詩歌,或是舞蹈,這些取決於年齡、學生興趣,以及教師的背景和指導有關。

3.以「蝴蝶」為例(一位幼教老師的口述):

□幼稚園學童的生態之旅

      在春季時,小朋友們(3~5歲)花了很多時間研究蝴蝶的生命週期。我們耐心地看著蟲卵(在蝶「屋」)孵化成幼蟲,然後形成蛹,並最終成為蝴蝶!從頭到尾,大家都興緻高昂,特別是小朋友仍需等候數日,蝴蝶翅膀尚未羽化的時候。這天終於來臨,也正是讓牠們放生之際。在盛大的儀式下,孩子們列隊、由排頭手捧著蝶屋,走向戶外的陽光下。當可愛的蝴蝶紛紛飛向空中,這一刻的美妙時光令孩子們最為興奮。但這個經驗尚未進入尾聲。這群幼稚園的小朋友想知道更多蝴蝶的事。他們發現新的消息,事實上帝王蝶必須從墨西哥遷移至美北美洲來產卵。有些小朋友就想到,萬一牠們遇上了颶風該怎麼辦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於是,老師便鼓勵孩子們去體會,藉由肢體動作來詮釋縛繭裡的寂靜、繭中的蛻變,最後羽化成蝴蝶自由飛行。老師們一邊播放「大峽谷組曲」的音樂,孩子們一邊聆聽、上演動作,以表達自身感受,並想像蝴蝶眼中的大峽谷是何光景。小朋友們醉心於颶風的片段情節,把可以想到的元素通通加入。故事也隨著即興演出而逐漸成型,最後他們終於對所有蝴蝶課程的體驗感到心滿意足。當然,可想而知孩子們要求與父母一同分享心得,於是選在學末的最後一天進行表演。因為觀眾都是家庭成員,當天上演的過程是屬於非正式的「家庭」分享。

□即興創作組合成的故事主軸

從前有兩隻蝴蝶,一隻是蝶媽媽,另一隻是蝶爸爸,他們住在墨西哥的冬居。隨著日照變長,蝴蝶爸媽認為該是返北產卵的時候了。於是他們就飛啊,第一站就是來到剛剛越過邊界的大峽谷。因為已飛行好一陣子,他們決定停下來休息並到處看看。正當此際,一場可怕的颶風捲土來襲。孩子們上演著各種颶風中的元素:烏雲,豪雨,雷擊,及閃電。遇上這種情況,蝴蝶爸媽發現大峽谷只是觀光名勝,並非適合產卵及養育下一代的好地點。於是,他們便再飛啊飛啊飛啊,終於來到一座可愛的島嶼,島的一端是大城市,另一端則是農莊和漁村,而蒙台梭利幼稚園就在中央。就是這裡了- 住在這裡夫復何求?蝴蝶爸媽便在此處產下蟲卵,之後就蒙主寵召了。接下來,孩子們就由蟲卵開始扮演。然後,變成飢餓的毛毛蟲,再形成繭。經過一番耐心等待,他們逐漸破繭而出。當翅膀羽化後,他們慢慢輕舞翅膀,在房子裡到處飛翔,然後飛回墨西哥過冬,以完成蝴蝶的生命週期。

4.整合計畫:

□把藝術視為課程核心

早期的教育革新運動就已開始將戲劇、音樂、舞蹈、創作,以及視覺藝術,與社會研究和文學相互結合的計畫。即便是最傳統的學校也認為多元整合計畫有助於教學相長,藝術教育工作者普遍贊同此一論述。整合計畫是把藝術視為課程核心,而不只是次要項目,而地位上與術科同等重要的藝術,也因此成為教育體制中的基本組成,而非贅飾或邊際效益。只要教育同業都能夠並願意密切合作,整合計畫就能繼續在校園普及。尤其是規模不大的私校,可以彈性安排學程、並重視學生興趣,整合計畫更容易立竿見影。

□採用議題為基礎

通常整合計畫剛開始是著手在社會課或國文課,採用議題為基礎,探究其中各種面向的觀點。舉例來說,像是討論其他國家如埃及。在探索這個議題時,舉凡埃及的歷史、地理、氣候、宗教、居所、服裝、糧食、士農工商、神話和傳說,以及美術和工藝,都與計畫有所牽涉。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推出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特展時,Nellie McCaslin任教的國小五年級生對此十分著迷,因此他們推選一致熱愛的埃及傳說,完成了一部簡短的皮影劇演出。雖然,這項結合美術、音樂,以及社會課的計畫,在各科老師的通力合作下只持續了數週的光景,但是其成果將學生們的熱衷和領會展露無遺。

(二)對教師帶領戲劇教學的提醒

1.使參與者與他人合作時感到舒服和自在

戲劇包含運動和節奏,啞劇,即興創作,與口語表達。當學生在塑造戲劇情境時,教師應協助參與者發揮最大的感知能力,接著才是協助他們排練及發展劇情等,並鼓勵學生和小組討論,分析角色與角色間的關係,及角色動作的意涵。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想法、解釋與建議。事實上,教師的第一項工作是要創造一個氣氛,使球員感到舒服和輕鬆與其他而共同努力。

2.由簡單的團體活動和戲劇遊戲入門

教師從事創造性戲劇時,無論何種階段通常都由戲劇教學與簡單的團體活動和戲劇遊戲入門。當參與者心智發展及成長之後,教師可以賦予他們更多及更加艱鉅的任務。民間故事和傳統文學本身就是創造性戲劇的優秀教材。班級的成員計劃場景並嘗試多重角色,老師可以加入適當的媒介,如:音樂,圖片,以及其他視覺輔助材料來豐富學習過程,道具及色彩豐富的戲服可以幫助刺激想像力,環境許可下,舞台燈光更可以營造氣氛。事實上,要等待最後的階段,即當學生需要上台表演時,否則舞台並非必要,演出(呈現)的地點則以多功能劇場、或有看台的大型教室較為合宜。

3.發揮參與者的潛能

在創造性戲劇領域裡沒有所謂對與錯的答案。談到想像力,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專注性,心無旁鶩的發揮想像,以達到深度的參與。我們的使命不是要培訓專業演員,而是要幫助孩子發掘自我,以激發他們無窮的想像及情感。參與者在自律的情況下自由學習並獲得多元的發展。與其他藝術相較,戲劇更有助於全人的發展:身體,心理,感情,和語言表達。一旦參與者接受戲劇的教學與引導後,他們就能充分展現創造的能量,因此他們的創作,不僅能自我滿足也讓人感同身受。或者,如Suzanne Langer所說的那樣:「藝術就是人類情感具體的表現方式。」

4.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世界

學童的審美觀並不是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有增進,反而是因人而異的,一個健全的教育計畫,是要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世界,藝術並非是用來逃避現實,相反的,藝術是一種深刻參與生活的體驗,從接觸的那一刻起,它就豐富參與者的生命。在低年級兒童喜歡創造或假裝。很少有孩子主動要求為觀眾表演,因為扮演遊戲就已讓他們心滿意足。但是在中高年級階段,產出佔有重要的地位,上台表演是更一步的體驗。但是我必須強調的是,上台演出這不是一個重要環節或是戲劇教學必排的最後一堂課,但是通常這些學生都會表達他們想要上台表演的意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給予協助並幫助他們擬定細節,加入必要的表演技巧,讓戲劇能順利上演。然而教師要確認的是,孩子才是最主要的創作者,不能將成人的模式套在孩子的創作上,如此變質的引導將剝奪孩子的學習。

5.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藉由即興演出模式而生的計畫或作品,仍然重視的是過程而非結果。即使為了上台演出而必須寫出劇本,分配角色,或者是背台詞,重心仍須擺在參與的過程,而不是討好觀眾。因此由過程而自然產生的創作(演出),是學習表演藝術的正常結果,唯有能夠滿足演出者及觀眾的表演,才能帶給參與的兒童及觀賞的成人教育意義。家長,教師和教育當局必須明白自己所欲追求的為何及其原因:要懂得欣賞演出背後的創作歷程;意識到參與兒童從雀躍的學習中成長及彼此間的交流;讚揚結果而不是過度褒獎個人表現、嘲笑犯錯的行為、期待參與者做不到的演出技巧。假如表演都能夠以可以正確方式呈現與觀賞,那麼這將是一段彌足珍貴的經驗。

6.兒童公開演出產生的問題

過去幾年來,Nellie McCaslin觀察到學術界在公開演出方面有一些明顯的態度轉變。從20年代開始,許多學者服膺Winifred Ward的論點,她堅信11~12歲以下的兒童不應該公開演出。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孩子的作品通常都是刻板和枯燥無味的,由教師主導,缺乏自我想像力,作品的品質太差。未曾學過兒童戲劇價值的成人觀眾,經常以不恰當的方式表達意見,訕笑兒童演員的失誤或莫名其妙的鼓掌。身為教師當然希望表演能順利進行,因此往往在演出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並總以同一群兒童重複扮演多個角色。而導致少部分人卻佔有多數戲份的狀況。其餘的學生僅能以跑龍套的方式演出,可能是「路人甲」或是「村民」 ,甚至,可能他們根本沒有機會上台。事實上,就算再微不足道的角色也不該受到輕忽,即使是像場景間的轉換,這些孩子也具有重要性。有些老師會讓某些學生一直去扮愉悅觀眾的丑角。這個可能會喪失學習的機會,更慘的是會帶來永恆的傷害。

Nellie McCaslin認為孩子的表演應該僅限於學校的場合上演,觀眾會比較具有同理心,也具備這樣的認知-演出是由學習過程產出的結果,誠懇的對待及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唯有當學童的身心發展更趨成熟時,他們才能學習到更進一步的戲劇技巧。

7.學生的藝術走向受限於教師的作為

直到二十世紀,美國的藝術應用才正式影響普及於國民教育。雖然私立學校經常有藝術表演的機會,但往往僅作為課外活動,或只限於選修,很少放在同等重要的學科,相對缺乏重視。所有學生的藝術走向都受限於教師的作為;因此,藝術反映了教師的背景、喜惡,以及心態。

(三)教師或領導員的特質

當關注創造性戲劇未來的發展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師資問題。教師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殊資格?一個從事創造性戲劇的老師最好應該受過什麼師資培訓?具備戲劇背景的教師難道會成為其教學時的包袱嗎?參與過戲劇工作坊的經驗就足以擔此工作嗎?缺乏某些專業的訓練,難道教師就敢從事戲劇的課程計畫嗎?到底需不需要師資認證?

□同理心、想像力和尊重

撇開學術性的準備不看,Nellie McCaslin認為一個好的戲劇教育教師,最重要的是需要具備以下的人格特質:同理心的領御,具有想像力,和尊重別人的想法,這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既然戲劇活動是以參與者為中心,教師應能敏銳的去了解班上每個學生的問題,以每個參與者都成長為教學目標。換句話說,雖然原則上創造性戲劇教學仍應以培養學生藝術認知與賞析能力為宗旨,但是由衷的關懷每個參與者也是同等重要的。

□從旁引導,謹守分際

能夠稱得上是成功的創作戲劇的教師,其作風一定是從旁引導學生而不是指揮學生,能夠與其他領域的教師合作,提供並接受彼此想法。就算教師為班級學生而親自飾演,也會謹守示範與表演的分際。參與者視分享比出鋒頭來的重要,所以他們的自我滿足感會流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並在其作品中展現。

□創造屬於自己的教學方法

沒有任何一套培訓課程,可以培養出完美無瑕的戲劇教師,因為每個教師所面對的班級成員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成功的個案並無法將其成功轉移到另一個個案身上。教師會因為學生的文化背景,年齡和經驗的差異而完全改變教學素材和手法,也必須自己找出哪些能提起學生興趣,哪些則否。熟稔教學技巧誠實難能可貴,但最終富有想像力的教師,一定會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方法。

□幽默感

教師必須具備幽默感以度過一切都不如所願的教學情況,因為這時期可能正是學生累積學習經驗的階段,教師應有這樣的體認,陪同學生學習,並以幽默感來化解窘困的教學狀態,並從學生身上吸取教學經驗。Hughes Mearns:「假設從事戲劇教育的教師對一百個學生進行教學,其中大概只有數個學生是有回應的。就是這幾個學生帶動其他同儕,並激勵著教師繼續嘗試。」

□靜待學習發生

教師要在班上營造出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氣氛,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全力以赴。在沒有刻意要求或是加注壓力之下,教師只是靜待這些學習發生,也因為如此,這也是比常規的戲劇教學更困難之處。Nellie McCaslin建議教師放下手上的戲劇結構及腳本,甚至是過度的要求及嚴厲的批評,唯有願意花時間為羞於表現的學生、口齒不清的學生付出耐心以及自信,最終才能揮汗耕耘、歡欣收割。這對於那些先前接受過常規戲劇、或舞台的經驗的教師而言是個挑戰,因為這和在限定時間內達到完美演出的教學方式是迥然不同的。

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不過當教師在從事創造性戲劇教學的時候仍必須設下「限制」,這裡的意思不是要老師妨礙學生的自由,而是要給這些年輕或沒經驗的學生安全感。不管是哪種學科,均需從頭到尾維持紀律,但是又能保有他們體驗的自由。Peter Slade的《Child Drama》曾經如此寫到:「這就是掌握創造性戲劇最重要的關鍵,有這些先備經驗的老師們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但是卻出奇的,不需要一股腦兒的把所有戲劇學問都拿出來運用,往往只是這樣做就能和學生互動。」

額外的知識與技巧

上列所述不是意味著專門的戲劇訓練是不必要的,Nellie McCaslin想傳達的是在創造戲劇上有為的教師應該有某些的態度和特質,當然同時具備教育及戲劇背景是理想中的條件,但無論教師已經有多少戲劇素養、或閱讀多少相關書籍,還是需要一些額外的知識與技巧,如果能懂得一些音樂與舞蹈的話,那就更難能可貴了。

□掌握時代的脈動而有所應變

世界正快速的轉變中,教師應掌握時代的脈動。學生大量的從電視獲得的資訊,對於以往那些被視為兒童不宜或是禁忌的議題,他們也開始涉及討論。在《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一書中,作者Neil Postman就記錄著許多當代電視媒體是如何摧毀兒童與成人教育的世界。然而我們可以確認的是現代兒童比上一代兒童懂得更多而造成自我膨脹、僭越分際,他們雖然不再受環境封閉,但也不代表他們已能成熟的體認複雜的社會、心理、政治等議題。建議教師必須隨時要有應付新議題及問題的心理準備,而且要能夠妥善處理。現代兒童已隨時隨地都遭受性、暴力,以及犯罪訊息的疲勞轟炸,他們有很多都曾有過家人或鄰居離婚、吸毒、酗酒,和死亡的經歷。他們經常會在即興演出中聯想到這些議題。教師必須能夠接受這種事實,幫助學生加以面對這些問題,並且能在課堂上有應變的智慧與方法。這代表教師在教學上要比從前更開放,教學的困難越大,相對的回報越多。教師在藝術教學合作下的角色是非常關鍵的,若能做到以下的要求,教學就能更順利:

1.The teacher is excited about the program.(對於教學計劃隨時都能充滿活力)

2.The teacher makes time to talk with the artist. (多與藝術工作者交流)

3.The teacher is flexible. (具有彈性的)

4.The teacher is actively involved with the artist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要積極參與藝術工作者和在課堂上的學生互動)

5.The teacher, ideally, is eager to integrate the program into his or her classroom

  curriculum.

(最好能熱切的將整合計畫帶入課程中)

(四)評量

Nellie McCaslin提醒:我們必須先瞭解學生的戲劇經驗和身心特質,才能為學生設計適切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和評量標準!Nellie McCaslin在書中分別列舉了一到六年級學生的特質。

Nellie McCaslin依學生的年級、生理特質、心裡特質、社會性特質、興趣特質、活動設計要點分別列述戲劇課程要注意的內容。我們整理成下列表格:

年級

項目

內容

生理特質

充滿活力、好動;喜歡多變化的活動與姿勢;遵守遊戲規則;活動結束後需要沉澱的時間。

心理特質

注意力短;對事物充滿好奇;具有複製畫面的能力;能以肢體展現具體的事物;喜愛象徵性的遊戲。

社會性特質

開始喜歡與同年齡的同儕相處;需在此階段學會輪流。

興趣特質

喜歡親人、家、當地活動、職業扮演、玩具、動物、節慶、旅遊等主題的活動。

活動設計

適合10-15分鐘的活動;韻律、模仿動作的活動佳;簡單的默劇;扮演喜愛的童話故事;適合大型集體的演出;喜愛教師參與演出。

生理特質

喜歡全身性與運用大肢體的動作;在小肌肉的控制發展漸佳。

心理特質

逐漸從具體思考進入概念化的模式;詞彙量擴展階段;開始發展批判性;喜歡短時間的討論;能夠創造出尚未發生的(anticipatory)畫面

社會性特質

此階段較一年級更獨立、社會化,也更喜歡與同儕相處。

興趣特質

喜歡社區、節慶、動物等主題的活動;猜謎解題的遊戲;喜歡故事(熟悉或全新的故事皆可)。

活動設計

建議進行約30分鐘的戲劇活動;喜歡以詩或故事進行戲劇活動;可快速融入戲劇氣氛中;比手畫腳、啞劇是相當受到喜愛的活動;可以三到四人的團體或大團體進行活動。

生理特質

發展出較佳的肢體協調性;喜歡跑、跳躍、舞蹈等肢體運動;發展更精細的小肢體動作。

心理特質

能在觀察後給予批判性的評論;能更清楚、有效的組織自己的想法;能欣賞幽默感;能計畫戲劇的一幕幕場景(scenes)。

社會性特質

具有強烈的公平與正義感;推崇道德性的故事或寓言;能夠遵守規定與同儕愉快合作。

興趣特質

興趣拓展到其他民族或國家;喜歡幻想、民間故事、童話,但是開始慢慢接受時空背景為現在、現代的故事。

活動設計

建議進行30-45分鐘的活動;喜歡文學練習或計畫活動的挑戰;能夠蒐集自己喜歡的照片、遊戲、歌曲或其他物品;喜歡進行包含文學、社會科及美術等的統整性課程。

生理特質

生理上逐漸成熟,使學生樂於活動、嘗試學習新事物。

心理特質

內在動機強烈、喜歡討論和團隊合作的過程,樂於解決問題。

社會性特質

獨立的,但願意與他人合作,能夠和他人分享想法,並且與他人配合完成課程內容。

興趣特質

喜歡冒險、運動和英雄主義,喜歡新的故事和困難度高的挑戰。

活動設計

可持續40-60分鐘,包含運動、故事、詩、創造場景、戲劇架構、可以應付更複雜的情節並創作原創的戲劇,能持續較長的時間於學習上。

生理特質

持續發展並改善動作的技巧,包含翻跟斗、雜耍、馬戲演出、扮小丑

心理特質

發展解決問題和創造角色的能力,解釋角色行為的動機是很重要的,能夠創造貼近角色和情節的對白、能接受教師和領導者的建議。

社會性特質

能夠分析心中的感覺,仍然善於進行團體合作,但需注意公平。需要協助避免進行團體活動時產生不愉快。

興趣特質

和四年級類似,但是興趣更為廣泛,比起傳說和幻想的故事,對生活中的事件、真實人物的故事和英雄事蹟更有興趣。

活動設計

可持續40-60分鐘或更長,能接受更長或更複雜的故事,仍然很幼稚但更有想法,可以持續長時間進行一個有興趣的活動。

生理特質

青春期前的生理正在經歷改變。生理的成長使得肌肉的協調性更好,對於身體的改變感到扭扭捏捏,但能嘗試默劇和馬戲的技巧和動作。

心理特質

對人物的細節和動機感興趣,喜歡研究調查、談論,表現出更成熟的推理能力,有評論和令人驚訝的敏銳。

社會性特質

對異性有興趣,是敏感的,對什麼吸引人更有經驗,語言能力更好,能夠提供深思熟慮的想法和明確的評論。

興趣特質

多樣化的類型,對羅曼史和愛情、冒險、傳奇和青少年的問題同樣感興趣。

活動設計

可持續60-90分鐘,喜歡寫作,也許一樣喜歡劇本編寫和表演,能夠融合學習廣泛的主題,包含文學、藝術、社會學科,也許為觀眾上演戲劇。

Nellie McCaslin依學生的年齡和階段進行了戲劇課程,瞭解了學生在不同年級的特質以後,我們才能掌握評量的標準。教師進行評量時除了瞭解學生的特質外,更應該明白這些評量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Nellie McCaslin論述評量的重點項目如下:

□傾聽的能力:

傾聽是一項重要的技巧,能夠傾聽班級中有建設性的討論、回應問題的想法,並幫助學生自由的表達自己。

□專注力:

持續專注在一個想法夠久,並能仔細的思考病、發揮創造力是很重要的能力。專注力對於戲劇活動尤其重要,而團體合作更需要每一個成員集中注意力。

□回應能力:

回應可以是很多樣化的,重點是注意到孩子對挑戰的回應是生理的、口語的或情緒的。

□想像力:

想像力是一項重要的元素,能區別是原創的、有趣的、有創意的。

□動作:

年紀小的孩子就能用肢體表達本能的意思,當他們年紀越大,越習慣運用肢體語言。緊繃的肢體表現出害羞或害怕,放鬆肌肉可以幫助表演者自在的表達想法和感覺。

□口語的能力:

學生的年紀越大,口語能力越好,這是可被期待的。增加語彙和說話的經驗能改善口語的溝通,創造性戲劇提供了獨特的機會來發展口語的技巧。

□合作:

合作包含能夠親切而從容地向他人表達和接受意見的能力,這是民主社會中很重要的一項成功特質。

□組織:

計畫、選擇、看出事物的關係、釐清主題中的每一個要素需要思成熟的思考和耐性。當孩子共同合作,他們藉由溝通的方式發展出組織的能力

□態度:

態度是對班級中其他成員或活動的感覺和傾向。積極的態度不但能提高一個學生學習的品質,也能幫助團體的表現。相反地,消極的態度能降低學習的效果,甚至造成破壞。因此,好的態度是達到成長和成功最重要的元素。

Nellie McCaslin提出評量的重點項目為:傾聽的能力、專注力、回應能力、想像力、動作、口語的能力、合作、組織、態度。從評量項目中我們可以瞭解評量的內容著重在學生在戲劇課程的參與和進步,而不是評量學生演的好不好、具備多少戲劇知識。教師在課程進行中,可使用評量表來紀錄和檢核學生在課程進行時的表現。

評量表的使用方式和內容舉例如下:

日期:

學生姓名

傾聽

專注

回應

想像力

動作

口語

合作

組織

態度

評論

小美

 

 

 

 

1

2

2

1

3

1

3

1

2

 

1表現很好    2表現可    3需要特別注意或幫助

綜合所述,我們從Nellie McCaslin在《Creative Drama In The Intermediate Grades:A Handbook for Teachers》、《Creative Drama In The Primary Grades:A Handbook for Teachers》的內容可以瞭解,Nellie McCaslin所論述的評量概念是為了瞭解學生在課程中的進步情形,教師應利用評量隨時掌握學生的狀況調整戲劇課程,而不是為了評定學生的成績。

五、Nellie McCaslin與Dorothy Heathcote

Nellie McCaslin與Dorothy Heathcote都是戲劇教育界的大師,分別為美國和英國的重要學者,兩者主張的戲劇教育理念和課程內容也大為不同。參考了《戲劇教學-桃樂絲‧希斯考特的專家外衣教育模式》、《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Creative Drama In The Intermediate Grades:A Handbook for Teachers》、《Creative Drama In The Primary Grades:A Handbook for Teachers》等書,和「英美戲劇教育之歷史與發展」、「英國教育戲劇的發展脈絡」兩篇論文,我們分別從「歷史發展」、「教育理念」、「課程模式」來相較Nellie McCaslin與Dorothy Heathcote的相近與相異處,以及他們對戲劇教育的影響:

(一)歷史發展:

 

Nellie McCaslin

Dorothy Heathcote

年代

和歷史背景

1950s-1980s, 美國將戲劇教育納入藝術教育的範疇,從小學開始試驗劇場即興創作的手法納入課程活動中,為「戲劇成為一門獨立科目」發展教學的內涵和方法。

1970s-1980s,正值世界大戰後,各國急於恢復國力、培養人才。當時英國社會經濟蕭條,進行「回歸基本」教育運動,當時戲劇被當作訓練日常生活技能的工具,並強調藉由戲劇使學生接觸個人、文化、世界等不同層次的、生活面向並建立個人的社會責任。

戲劇教育

發展時期

美國戲劇教育之發展時期至深耕時期,Nellie McCaslin提出戲劇教學的重要元素為:「身體與聲音的表達性運用」、「創造性戲劇」、「透過戲劇之欣賞來增進審美的能力」。發展至目前而言,美國多數的課程仍以上述戲劇內涵為基本架構!

英國戲劇教育(DIE)回歸基本教育運動,Dorothy Heathcote強調戲劇是一種知的方式、一種跨越既有學科知識領域的學習媒介。這項觀點強化了戲劇在教育中的地位,但另一方面,使戲劇成為了「教學方法」而不是獨立的「學科」,導致1988年英國頒佈的國家課程為納入戲劇作為學科,引發爭議。

特色

強調戲劇的重要元素,發展戲劇為學科課程。

強調從戲劇透現出的普遍性真理和深刻反省,發展戲劇為學習的工具。

(二)教育理念:

 

Nellie McCaslin

Dorothy Heathcote

教育目標

增進參與者對自我肢體與口語表達、對戲劇元素之呈現與製作、對戲劇藝術審美的能力。

利用不同的戲劇情境來引發參與者對自我、世界或相關主題之深層探究興趣,戲劇用來作為瞭解人類情境的工具。

內涵與要旨

1.藉由戲劇的元素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認識自我、語文能力、肢體開發、創造力、想像力

2.藉由創造性戲劇發展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戲劇技巧:溝通協調、團隊合作、人際相處、思考及解決問題

3.培養審美觀和戲劇欣賞能力:感受藝術和文學、休閒樂趣、陶冶性情

1.透過想像的時間、空間、角色及情境,師生共同從一個情況的內部來思考設計行動的替代模式、替代方案和解決辦法,從而達到統整性的學習。

2.戲劇是關於製造有內涵的意義

3.最有效的戲劇運作是當整個班級共同分擔那意義的製作

4.教師的責任是「授權」,並且最有效的授權方式是由教師在戲劇裡面操作、扮演輔助的角色。

特色

重視戲劇的知識和概念的形成

重視對於議題的深層探討

(三)課程模式:

 

Nellie McCaslin

Dorothy Heathcote

課程架構

與方法

1.以漸進式的方式,將戲劇的概念依簡單而複雜的原則一一介紹給參與者。

2.單次教學重視「準備」、「呈現」、「回顧」等三個階段。

1.以「全面直觀」的方式進行,不用傳統「說故事」的戲劇手法,也沒有任何的暖身或準備活動。

2.單次教學在相信參與者已具備「兒時戲劇扮演之假裝能力」的前提下,參與者馬上進入預設的劇情中,隨著領導者的帶領穿越情境發生之「過去」、「現在」、「未來」的時空,做即席的參與和問題解決。

課程內容

1.戲劇的知識及概念

2.兒童為戲劇之參與者:肢體放鬆、集中注意力、信賴感、身體動作、五官感受、想像情境、即席口語、人物刻畫

3.兒童為戲劇創作者:劇情、人物、主題、對話、聲音旋律及其他劇場特殊效果等

4.兒童為戲劇之觀眾:感受、反映及反省等三種統整能力

1.以歷史、時事新聞或故事之同理主題為藍本,再加上參與者的想法

2.一般以具有某些張力或衝突的主題開使進行活動

3.每次劇情都不重複

4.隨著主題情境做即席的參與和問題的解決。

領導者角色

相當於「老師」的地位,幫助學生瞭解戲劇的元素,事先為學生把課程組織好,然後依預定的計畫和目標進行教學活動。

領導者多以「劇中人物」的身份出現,以促使參與者共同為其所有想法建構劇情。運用問話的技巧來促發參與者對自我情感的表達與討論。

評量

評量內容為對戲劇技巧的熟練精進、對戲劇理論能領悟欣賞。

What did we learn ?

評量的重點在參與者的情感反應,而不是以學到的戲劇技巧或戲劇創作能力為主,重視勇於付諸行動的參與力。

What did we feel ?

What did we learn about the theme ?

特色

學習有關戲劇之概念

Learning about Drama

透過戲劇來探討議題

Learning through Drama

    由上述「歷史發展」、「教育理念」、「課程模式」的表格做統整性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Nellie McCaslin可以作為「戲劇是一門獨立的學科」的代表,而Dorothy Heathcote可以作為「戲劇是學習的媒介」的代表,這是Nellie McCaslin與Dorothy Heathcote最大的不同之處,但Nellie McCaslin與Dorothy Heathcote同樣地為我們揭示了戲劇在教育的重要價值,同樣重視戲劇對於「認識自我」、「人際互動」、「團隊合作」、「體驗與創造」的功能!

    由此我們更可以瞭解戲劇的本質和功能,透過不同的大師流派,我們可以依照教育目標、教學對象、教師風格與經驗的不同,選擇適合的戲劇教育派別和課程設計。

六、附件-教案範例

(一)想像力-低年級

課程

想像力

年級

低年級

單元名稱

小種子

教學目標

收縮及延展全身的肢體

給教師的建議

1.若空間夠大,可全體學生一起做;教室如果不夠大,可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進行,另一組觀賞

2.請學生想像自己是顆被沒在很深土裡的小種子,現在是冬天。泥土又硬又冷,接著請學生仔細聆

聽教師描述氣候的變化。

3.春天來了--

  開始是雨水,然後是太陽與微風。小種子們會發生什麼事呢?小種子們試著推開泥土,想要開始冒芽。

4.夏天來了--

  小種子漸漸長高了,他們會變成什麼呢?可能是各式各樣的花朵、灌木叢、大樹等。引導學生展現各種不同形象的植物,高的、瘦弱的、強壯的等等。

5.天氣變化--

請學生想像面對不同天氣的變化,如風吹、雨打、陽光,以肢體展現。

6.秋天到了--

  小種子們終於成熟了,完全長大了,以肢體呈現植物長大的樣子。

 

給學生的問題討論:

1.請學生描述小種子開始成長時的感覺

2.請學生說出自己展現的是什麼樣的植物

3.秋天過後,如果天氣再一次變冷的話,學生扮演的小種子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二)想像力-中高年級

課程

想像力

年級

中高年級

單元名稱

教學目標

激發想像力和加強專注力

給教師的建議

 

  1. 在教室中清出較大的空間
  2. 使學生圍成一個圓,或將團體分成兩半
  3. 拋給學生一個想像的球
  4. 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在這個想像球的尺寸、重量、形狀
  5. 學生用拋接的方式傳遞這個球,拋接完一圈後就把球傳回給老師
  6. 老師可將球設定為:

(1)籃球(2)網球(3)海灘球(4)高爾夫球

  1. 讓學生選擇一種球,用適當的方式彈跳
  2. 詢問觀察者:

(1)彈跳的是哪一種球(2)怎麼知道的

  1. 詢問參與玩球者:

(1)玩完籃球後接著玩網球,是什麼樣的感覺

(2)哪一種球最難接

(3)海灘球是什麼顏色

(4)你為什麼選擇彈跳那種球

10.  如果學生很有興趣並且空間允許,可以讓班級進行一場想像的棒球賽,這會有更多種可能和挑戰!

 

(三)肢體運動-低年級

課程

肢體運動

年級

低年級

單元名稱

小動物

教學目標

用特定的節奏模仿各種動物的形態與動作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以手鼓等樂器提供一個特定節奏,請學生跟隨著韻律擺動

2.教師說出一種動物,引導學生模仿該動物的姿態行走,配合節奏在教室中走動。

  建議的動物:馬、貓、兔子、小雞、袋鼠、小老鼠、小鳥、蟾蜍、大象、毛毛蟲

3.活動可進行至上一階段即可,但若學生展現高度興趣,可繼續以下兩個進階的活動:

4.【進階A】

   選擇一簡單的韻律詩如下:

跳與搖動

Evelyn Beyer

蟲子蠕動

兔子跳跳

小馬奔蹄

蟒蛇滑行

海鷗飛翔

老鼠躡手躡腳

小鹿跳躍

小狗蹦蹦跳跳

獅子匍伏

但是--

我走路

    將學生分成數排再教室的一端,聽到詩句後,學生依詩句的提示,模仿動物的姿態與運動的指令並配合節奏,前進至教室的的另一端。

 

5.【進階B】:瘋狂動物園

   a.每個學生模仿不同的動物

   b.教師入戲扮演動物管理員

   c.學生依照教師的指令逐一進入假想的動物園籠子裡,或自然野生棲息地。

(四)肢體運動-中高年級

課程

肢體運動

年級

中高年級

單元名稱

速度與位置

教學目標

肢體開發(速度和位置)

給教師的建議

  1. 位置:

(1)    低的動作:毛毛蟲、水淺的池子、幼苗

(2)    高的動作:飛機、踩高蹺的人、走繩索的人、風箏

(3)    介於中間橫向移動的動作:鐘擺、大象的鼻子、划船的人、盪鞦韆的人

(4)    上下移動的動作:蹺蹺板、飛機、小鳥、擊中後跳動的球、電梯、流星、火箭、機器的零件、從箱子跳出的玩偶

  1. 速度:

(1)    快速的動作:箭、引擎、火車、暴風雨的落葉、噴射機、快艇、賽馬、滑板

(2)    慢速的動作:時鐘、農場耕地的馬、溶化中的冰、拖船、烏龜、載滿貨物進站的列車、慢動作

(3)    旋轉的動作:扭曲的煙、旋轉木馬、旋轉門、捲線軸、溜冰轉圈

(4)    用力的動作:砍樹、坦克、暴風雨中的海浪、挖水泥、推土機

(5)    輕柔的動作:蝴蝶、肥皂泡泡、小貓咪、風箏、落葉、閃爍的燭光

(6)    緊張的動作:衝撞的野馬、布穀鐘、蟋蟀、啄木鳥、蚱蜢、騙子

(7)    放鬆的動作:飄動的長髮、被風吹過街的帽子、微風中的旗子、鬆開的船帆、蓬鬆的亂髮

(8)    連貫流暢的動作:飛機、貓、游泳的魚、傾倒的果汁、溜冰、彩虹形成、高速公路上的汽車

(9)    扭曲不連貫的動作:章魚、麻花狀的脆餅、打結、一截浮木、破碎的紙、糾纏的鏈條

  1. 變化:

(1)    蠟燭從完整直立地燃燒慢慢變成一灘蠟

(2)    一條橡皮筋伸縮拉緊到放鬆

(3)    一張紙飄落在人行道上,接著被突然地強風吹起

(4)    一個招牌慢慢地從旁邊破裂,然後從老舊的建築物掉落

(5)    玩具火車急速地行進,一下高、一下低接著停止,然後倒退重複這個過程

 

(五)故事戲劇-低年級

課程

故事戲劇

年級

低年級

單元名稱

放羊的孩子

教學目標

a.將一則短而簡單的故事以戲劇方式呈現

b.覺察故事中的道德議題

給教師的建議

1.和學生討論「寓言故事」與其他一般的故事有什麼不同。(寓言故事通常短而簡單、角色以自然

界的動植物為主、通常隱含一個道德議題)

2.將寓言故事大聲唸出。

3.「放羊的孩子」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故事中的「村民」可讓全班都可參與,且能夠提供學生創造不同角色人格的村民的機會。

  a.他們是誰?

  b.當他們聽到小男孩的求救時,他們正在做什麼? 

當他們知道被小男孩騙了以後他們有什麼反應?

  c.誰最快趕到山坡上?

  d.當一個老伯努力趕到山坡上後,發現根本沒有狼,他會有什麼感覺?

  e.村民們第二天會有什麼反應?

  f. 村民們在第三天的時候,會跟鄰居說些什麼?

上述的問題可以協助學生在村民的群眾角色中創造出獨特的個人角色  

4.這個活動也許不用設定教學時間,因為故事非常的短,所以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輪流嘗試扮演牧羊童的角色,並藉由下列的問題創造牧羊童。

  a.他長什麼樣子?

  b.我們怎麼知道他既寂寞又煩躁?

  c.他的羊群在哪?

  d.他怎麼想到這個整人的鬼點子的?

  e.當狼真的來了,他有什麼感覺?

  f.當狼真的來了,可是卻沒有村民來幫忙,他怎麼做?

  g.他有學到教訓嗎?

 

5.如果教室中有高起的舞台,可將之設定為山坡並將羊群聚集在那裡;若教室沒有合適的舞台,則建議教師將牧羊童和村民分別放在教室的兩端,因村民趕到山坡的過程是這個故事中的一個高潮點,可拉長距離讓學生感受戲劇的張力。

(六)故事戲劇-中高年級

課程

故事戲劇

年級

中高年級

單元名稱

藍帽子

教學目標

演出傳奇故事

給教師的建議

給教師的建議:

  1. 這則傳奇提供了許多肢體和動作的元素,圍繞在營火旁是很好的開始。
  2. 印地安人動作、跳舞、祈禱時使用股來製造節奏。
  3. 以節奏動作的練習作為暖身可以幫助參與者進入狀況
  4.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不同的文化,在表演前先討論故事和故事的主題
  5. 將故事分段小部分呈現,比一次說完全部的故事好
  6. 幫助孩子建立角色的特質角色的掙扎

故事:藍帽子

黃色星光是一個印地安小女孩,她和爸爸媽媽一起住在部落的帳棚裡。故事一開始,酋長召集大家,酋長告訴大家因為好幾週沒有下雨,他們的部落面臨了很大的困境。因為乾旱,所以小溪乾涸、農作物乾枯、獵物遷移了。大家圍繞者營火開始打鼓、跳舞、祈雨。突然間,他們聽到遠方傳來聖靈的聲音:「你們要為自己的貪心和自私付出代價!你們住在這塊富饒的土地這麼多年,卻沒有和他人分享!」酋長祈求聖靈的原諒,於是聖靈說:「只要你們之中有人願意犧牲,奉獻出他心中最愛的東西丟入營火中,我就會原諒你們,並且給你們水。」

    聽到這個消息,勇士們興奮的討論著,有的要獻上馬匹、有的要線上珠寶、有的要獻美女給聖靈,然而,沒有人真的要為了其他人做出犧牲,所以,他們慢慢地離開營火回家去了。

    人群漸漸地散了,他們都希望有一個人會救了自己。但是,只有黃色星光留著,她抱著她的娃娃,這個娃娃戴著藍雀羽毛的帽子,是她最心愛的東西。她知道只有把娃娃丟入營火中才能取悅聖靈,但是她很難下定決心,娃娃是她唯一的玩具。終於,黃色星光告訴聖靈,她要奉獻最心愛的東西,把娃娃丟入營火中燃燒。很神奇地,娃娃慢慢地燒掉了,帽子上的藍羽毛卻沒有被火燒掉,變成了一朵藍色的小花。黃色星光知道聖靈接受了她的禮物,很高興地回家了。

   黃色星光的媽媽告訴酋長這件事情,她還說:「這一定是個好兆頭,現在成千上萬的藍色小花開放在原本乾裂的大地上呢。」

    然而其他的人不相信這件事,他們覺得聖靈怎麼會要這麼小的禮物呢?不過就是小女孩的娃娃嘛!就在這時候,他們聽見遠處傳來雷聲,酋長知道聖靈真的接受了黃色星光的禮物,他叫其他的族人一同打鼓跳舞感謝聖靈的原諒。開始下起雨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eambu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